【126校慶】交大先賢墨跡:南洋文脈 交大華章
在交通大學126年的歷史長河中,涌現出無數文化巨擘、科技精英,他們的筆墨文章,雖經年月更迭,仍溢彩流光。從黃浦江畔到古都西安,從南洋公學到交通大學,交大人的品格氣脈、家國情懷也在流傳的墨跡中清晰地展現著。
欣逢交通大學126年華誕之吉期,檔案館、博物館鉤沉歷史,從珍貴的資料中匯聚交大主要辦學先賢的書作墨跡,從盛宣懷、唐文治到葉恭綽……從題詞、書信到手札……,感受一代學人深厚的國學修養、開闊的視野、不凡的氣度、救國憂民的胸襟,以此掀開兩個多世紀時代風云中大學堂之胸懷、理念、手筆,以其文彩筆墨之華章追索交大精神,仰視先賢,傳承文脈。
盛宣懷 (1844-1916)
近代中國洋務運動巨擘,政治家、實業家、慈善家。累官任清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鐵路督辦大臣、工部左侍郎、郵傳部尚書等,授太子少保銜。1895年建北洋大學堂,1896年建南洋公學并親任督辦,開中國高等教育先河。
其書法蒼勁秀雅,擅行楷,結體端穩,內斂含蓄。行書宗二王,筆畫沉著勁健、灑脫。可謂身體力行地傳承中華文化。
1902年盛宣懷致信南洋公學總理汪鳳藻(字芝房),函請汪鳳藻校長寄送南洋公學的課本備用。
1912年2月,盛宣懷致函孫中山先生,與其探討強國之道:“惟中華之民窮困極矣,非洞開門戶,大興實業,恐仍不能副我公挽回時局之盛心。側聞公閱歷歐亞,知足民大計,必須實業。”
南洋公學課文匯選
款識:光緒甲辰二月印行;武進盛宣懷署檢
1904年春,學校將歷年學生的中學課業匯編成冊,刊行兩冊四卷本《南洋公學課文匯選》,開啟了學校刊印優秀學生課業的優良傳統。
何嗣焜(1843-1901)
1896年被盛宣懷聘為南洋公學首任總理(即校長)。任職期間,制定《南洋公學章程》,主持購地、建房及延聘中外教習;開辦公學師范院(中國第一所師范學院)、外院(小學)及中院(中學),招收各類學生300余名,派出留學生10余名。1901年病逝于任上。盛宣懷為表彰他的功績,特奏請清廷為他在國史館立傳紀念。
其書作點畫提按頓挫曲折有力,筆致翩翩。書卷氣自溢行間。
1897年何嗣焜制定并手書《南洋公學章程》
1897年10月,《南洋公學章程》由南洋公學首位總理(校長)何嗣焜手書,并張貼到校內顯眼之處供眾人悉知。其內容共分15章,對南洋公學內部管理的各類負責人、管理人、辦事人、教習的職責,課堂、臥室、整潔、休假、休息等紀律和相見儀節、程功和督過辦法等作了明確的規定。
張元濟 (1867-1959)
近現代中國思想文化巨擘,南洋公學譯書院及商務印書館創始人。清翰林庶吉士,曾任職總理事務衙門,1898年起主持南洋公學譯書院,1901年春接任南洋公學總理,主持開辦南洋公學特班,并制定《南洋公學特班章程》,培養貫通中西的高層次人才。后終身擔任商務印書館董事長。新中國成立后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人大代表、上海文史館館長。
其書法從顏魯公等唐人出,秀逸平靜處卻有自家韻致。以扎實的功底和獨特的審美,開拓了顏體書法的新境界。行書筆札更自然瀟灑、雅氣如詩。
1908年張元濟致楊士琦信函,有關留美學生嚴錦榮赴德國游學學費一事。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學生雜志
款識:海鹽張元濟
1917年 張元濟題
1915年南洋學會創辦會刊《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學生雜志》(初稱《南洋學報》)。是以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內容包括論著、工藝、科學、文苑、記載、說部、雜俎、體育等。其中在工藝和科學兩個欄目中,每期均發表學術論文若干篇,內容涉及數、理、化、天文、生物、地質等基礎科學的各個領域。它是本校向工科大學轉化,創建近代高等工科教育體制的重要標志。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附屬高等小學二十周年紀念冊
款識:辛酉夏日;海鹽張元濟
1921年夏 張元濟題
1921年交通大學附屬小學迎來建校20周年校慶,舉行了演說、展覽和音樂活動,沈心工親自策劃和主持了慶典大會,并撰寫了《校史述略》,出版《交通大學上海學校附屬高等小學二十周年紀念冊》,用以表彰過去,策勵未來。
張美翊 (1856-1924)
近代知名學者,有“浙江三杰”之譽,1903年至1904年兩度任南洋公學提調兼總理。期間,延聘中外名師,注重學生文化知識教育。1904年擬《呈報公學歷年辦理情形》文,闡明辦學方針和措施,完成南洋公學改屬商部事宜。
工書,擅行楷。近代書法大家沙孟海、朱復戡為其門生。
1904年張美翊校長就學生勘礦事給載之先生的信。
唐文治 (1865-1954)
近現代中國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國學大師,享有盛譽的交大老校長。清進士,曾任農工商部左侍郎、署理大臣。1907年至1920年任交大前身郵傳部高等實業學堂、上海工業專門學校校長,堅持研究高深學問與保存國粹并重,在中國首創土木、電機、航海、管理高等教育。為創建我國近代工科大學作出了卓越貢獻。
擅書法,諸體皆工,有晉唐遺緒,風格渾厚端嚴,中和之氣躍然紙上。章法講究,書卷氣息自然充盈。
1908年12月唐文治致函郵傳部,為條陳本學堂辦法咨請代奏立案。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舊名南洋公學)新國文二集
款識:唐文治題
1917年夏唐文治題寫書名并作序
唐文治選編七年來國文大會上學生發表的優秀文章240篇,定名為《南洋公學新國文》分別刊印二集與三集。該書出版后成為風行一時的語文課本,聲名遠播海外,獲得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頭等獎。該套書集中體現了老交大推行工文并重、德育為先的辦學傳統。
校友錄
款識:南洋大學卅周紀念;唐文治題
鈐印:文治(朱文)
1926年唐文治題
乾坤槖鑰 萬彚競萌 極深研幾 丕揚耿光
款識:交通大學實業管理學會會刊 ;唐文治題
鈐印:文治(朱文)
1939年10月唐文治為《交通大學實業管理學會會刊》題詞
1917年底,唐文治呈文交通部,申述科學管理實為交通工業及商業發展所必需,要求添設路電管理科。交通部批復同意增設,名稱應稱鐵路管理科。是為交大管理學科的肇始。1939年10月唐文治為創刊的《交通大學實業管理學會會刊》題詞 “乾坤槖鑰(槖鑰tuó yào)、萬彚(huì)競萌、極深研幾、丕(pī)揚耿光”,勉勵刊物,大千世界包羅萬象、各種新生事物層出不窮;善于從事物苗頭中把握精深機理;使之發揚光大透徹明亮。首期刊載內容關涉會計管理、運輸管理、人事管理工業政策、統計等方面。
淩鴻勛(1894-1981)
鐵路工程專家、教育家、鐵路史研究專家。1915年畢業于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土木科,1920年執教本校期間曾代理校長,1924年-1927年任南洋大學教授、校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被譽為一代工程巨子。
書法取自唐楷,有歐體意蘊,文雅圓秀。
1935年12月淩鴻勛致函黎照寰關于本校四十周年校慶事宜。
交大工程
款識:淩鴻勛題
1947年4月淩鴻勛為《交大工程》第一卷第一期創刊號題寫刊名
為紀念校慶51周年,《交大工程》創刊號出版發行。欄目有論著、譯述、報告、消息等。
葉恭綽(1881-1968)
近現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書畫家。民國期間曾任交通總長等職,1920年12月任交通總長時,將部屬的四所學校(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京鐵道管理學校、北京郵電學校)“以南洋為中堅”合并成一所學校,并定名為“交通大學”,同時組成校董事會,1921年3月-1922年5月擔任交通大學校長。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全國政協常委。
葉恭綽書法精楷、行、草體,吸收出土木簡及漢魏六朝石刻與六朝寫經之長,雄強豪放,氣魄沉雄,風姿挺勁。可謂“天骨開張,盈寸之字,竟有尋丈之勢”(啟功先生語)。
積厚流光
款識:葉恭綽
1921年葉恭綽為交通大學附屬小學二十周年紀念刊題詞
交通大學月刊
款識:葉恭綽題
1922年葉恭綽為《交通大學月刊》第一期題寫刊名
1922年1月在北京創辦的交通大學校刊,主要刊載唐山、上海、北京三地交通大學師生撰寫的關于鐵路運輸方面的論著與譯述,還有數學、化學、教育、水利等各學科的文章,同時刊登校友消息,介紹唐校、滬校及京校的大事記、沿革史等。
扁舟百斛烏程酒 古寺雙峰碧玉流
款識:葉恭綽
鈐印:公綽長壽(白文) 玉父(朱文)
葉恭綽行書七言聯
蔡元培(1868-1940)
中國近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1901年8月-1902年10月任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1928年2月,蔡元培兼任交通部直轄第一交通大學校長。他主張“教授治校”,對教學教務、學生管理、財務經費均推行改革新法。數理化三系的建制為學校日后形成理工管鼎立的局面夯實了根基。
蔡元培不以書法名世而率意手書條幅、扇面自見羲獻風韻,自然挺秀、蘊藉清新,可珍也。
1917年蔡元培給唐文治的信,關于委托本校給北京大學招生事宜。
交大半月刊
款識:蔡元培
1928年蔡元培為《交大半月刊》第十二卷第二號題寫刊名。
1928年4月30日,本校學生會出版部編輯的《交大半月刊》第十二卷第二號出版發行。由蔡元培先生題寫刊名,專欄有:言論、學術(交通、工程、經濟)、文藝、雜俎、校聞特載、通訊等。
孫科(1891-1973)
孫中山之子。早年就讀于加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為同盟會早期成員,曾任國民政府副主席、行政院長等職。1928年至1930年任鐵道部長兼交通大學校長,主持成立交大電機、機械、土木、科學、管理五大學院,確立理工管三足鼎立及工文并重發展方向。
書法功底深厚,楷書有顏柳風神。骨健肉勻,恭謹沉穩。行書則是“二王”一系,清婉秀麗。
任重道遠
款識: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庚午級畢業紀念冊題詞;十九年六月孫科
鈐印:孫科(朱文)
1930年6月,孫科為《交通大學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庚午級畢業紀念冊》題詞。
尊聞行知
款識:交通大學年刊;孫科
鈐印:孫科(朱文)
1931年孫科為《交通大學年刊》題詞。
孫科致函黎照寰校長
鈐印:孫科(朱文)
黎照寰(1888-1968)
政治家、教育家。同盟會早期成員,早年留學美國,先后獲得哈佛大學理學士、紐約大學商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政治碩士等四個學位。1929年任交通部次長兼交通大學副校長,1930-1944任交通大學校長。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學者。任職14年間,形成了“以工為重點,理為基礎,兼重管理”的教育體系,使學校成為一所理、工、管理結合的研究型大學,新中國成立后任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篆書、隸書均寫得翰不虛動,下筆有由,古拙、厚重、沉穩、氣質高古。堪為一代大家。
母校之光
款識:膠濟路交通大學同學會季刊;二十年三月黎照寰題
1931年3月黎照寰為《膠濟(鐵)路交通大學同學會季刊》題詞
《膠濟鐵路交通大學同學會季刊》,1931年5月創刊于青島,季刊,由膠濟鐵路交大同學會出版部編輯,膠濟鐵路交大同學會發行,屬鐵路交通刊物。該刊所載關于鐵路事業的文章,對于研究中國鐵路事業發展的歷史具有珍貴價值。
科學通訊
款識:黎照寰
1935年4月黎照寰為交通大學科學學院創辦《科學通訊》題寫刊名
《科學通訊》由本校科學學院創辦。裘維裕在“發刊大意”一文中指出:“本刊宗旨約有四端:一、以備中學教員之顧問;二、以資大學學生之參考;三、以助無師自修者之研究;四、本校校友散處各地,借茲一編可相切磋,此尤本刊目的之所在,通訊二字所由起。此刊出版至1937年抗戰開始時停刊。發表了大量科學論文和信息。
勾深攫微
款識:黎照寰
鈐印:黎照寰印(朱文)
1936年世界書局出版《英漢(求解/作文/文法/辨義)四用辭典》黎照寰題詞。
程孝剛(1892-1977)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機械工程專家和教育家,中國鐵路機車工業與運用管理的開拓者。1917年獲美國普度大學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學位。1928年擔任交通大學秘書長。1947年-1948年任交通大學校長。解放后歷任交通大學系主任、教授、副校長,是我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
其書筆畫勁健,結體方正,起收皆有法度,富學者氣息。
交大輪機
款識:程孝剛題
1948年4月《交大輪機》創刊,程孝剛題寫刊名
《交大輪機》于1948年4月在上海創刊,共出版5期,由(國立)交通大學輪機工程學會主編。雙月刊,純學術性的輪機刊物、航海機械刊物。該刊收集交大師生研究和學習所得,希望促起國人對于航海機械工程的注意和興趣,以推進國內輪機技術的交流。
彭康(1901-1968)
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早年深造于日本京都大學哲學系,192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后期創造社骨干,左聯創建人之一。歷任中央文委代理書記、中共安徽工委書記、津浦路西省委書記,以及中共華中局、華東局、山東分局宣傳部長等職,并曾擔任華中建設大學、華東大學校長和山東大學籌備委員會主任。1952年由中央任命為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在率領交大師生西遷后,1959年起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為學校事業奮斗至生命最后一息。
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的學習的開始,今后要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在實踐中繼續學習。
款識:彭康 八月十一日
1953年8月11日彭康為1953屆畢業生題寫寄語
見字如面,以上文墨筆跡幾乎都是出自那個時代中國一流的學貫中西的文化學者、國學大師之手筆。其書作間充盈著從容和自信,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一代學人淵博的學識修養,他們對交大的殷切囑托,對學子的無限寄語,對于人才培養的拳拳真情也都貫注其間。也正是在這樣一代代學人的傳承中,交大學風,交大人的品格氣脈才會代代相續,源遠流長。
致敬先賢,以念吾校之淵源;展望未來,薪火相傳、以賡續南洋文脈。讓我們為強國富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書寫更加輝煌的交大華章。
[責任編輯:1001]
- 2022-04-08【126校慶】交大先賢墨跡:南洋文脈 交大華章
- 2022-04-08【126校慶】主題海報發布 祝福交大126歲生日快樂
- 2022-04-06西安交大公布“強基計劃”招生方案
- 2022-03-28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啟動上線
- 2022-03-24首屆自然教育課程設計大賽評審結果公布,新未來基地自然教育課程喜獲三等獎
- 2022-04-08【126校慶】交大先賢墨跡:南洋文脈 交大華章
- 2022-04-08【126校慶】主題海報發布 祝福交大126歲生日快樂
- 2022-04-08喜茶攜手藤原浩玩轉黑色靈感 大膽創造不設限的茶飲體驗
- 2022-04-07榮耀Play6T系列上市,或將推動千元檔5G大內存手機普及
- 2022-04-07打造酷炫潮玩騎行新體驗,榮耀親選電動滑板車正式發布,售價2299元
精華推薦
精選圖集
熱點文章